杨宏丽:未来学校应是学生的支持者

来源:校董汇   作者:杨宏丽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8日

1.png


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未来学校”,能够看到各界人士给出的自己心目中,未来学校应该有的样子。但,无论他们的构想偏重于哪一侧,总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贯穿其中,那就是未来学校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位的学校。


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一些未来学校的雏形。在这里,“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这一理念,几乎人人都在努力去达成的目标。作为副校长兼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杨宏丽总是奉行着这一点。她是怎样做的呢?亦庄实验中学作为北京十一学校的精神继承者,又在怎样践行这一点?


0.gif


此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杨宏丽说,在漫长的教育中,我们似乎只关注到了课本知识的获取和成绩的高低,而沟通与合作、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自我认知等能力才是构成未来世界变化的核心能力。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教育培养现在的孩子,我们将无法应对新的未来”,未来人才最受全球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为: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考、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与这些核心素养相对应,未来学校的显著特征则为:持续型环境、选择性课程、个性化学习、领导型教师、服务型组织。在亦中,这些特征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教学手段得以呈现。



2.jpg



选择性课程铸就个性化发展


亦中的老师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让看上去好像一样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像他自己;让越来越像自己的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听起来似乎每一所学校都在当做口号喊的目标,在亦中,是有一套完整而明确的课程体系予以保障的。


亦中的课程体系传承自十一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学段研习制每个教学班不超过24人,每位学生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除了少数必修课程外,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排入每周的正式课表,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


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而老师们,则在各自固定的教室里等待学生上课。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变为现实。



3.png



选课不仅仅意味着学生可以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亦中实施“大、小学段制”。每学期分为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大学段进行课程的选择性学习,小学段在两个大学段之间,为期两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主学习规划:可以在校内自主补弱或提升,可以在校外进行项目学习和小课题研究,还可以先行预习或海量阅读,完善专属于自己的学习链条。


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杨宏丽有许多头衔,譬如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但是,她最珍视的是“语文老师”这个头衔。曾经有听过杨宏丽的课的老师,称赞她是一个“在真实情境里绽放光芒”的语文教师。


在杨宏丽的课堂上,她会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自主讨论,常常出现学生讨论“超时”了,老师依然不叫停的情况。杨宏丽认为,设置课堂讨论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每次讨论正浓的时候老师就叫停,展示也展示不出什么,学生就会知道这个环节只是老师的一个“秀”,不需要真的讨论,只需要等到时间到了就可以。等学生长大了开始工作,他们也没有参与意识,他们会将课堂上学会的装模作样带到工作中,带到未来的生活里。



4.jpg



在亦中的选课模式下,每个老师面对的都不再是固定的某一行政班的学生,如何与每一名学生建立联系,无疑成为了对老师的更大的考验。在这一点上,杨宏丽会注重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平等交流彼此的兴趣。在课外与学生主动打招呼,微信朋友圈里为学生点赞,每天有选择地在餐厅与几个学生进行交流,甚至制定教学计划时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学生的父母打电话,大多数是分享值得家长和孩子自豪的事情,即使是负面的消息,也会有大量的肯定与鼓励。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奖状和表扬,他们更需要宽阔的成长可能。”杨宏丽说,一个教师的优秀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跟自己一样的人,而是让学生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发展之路


谈到走班制与个性化学业,总免不了与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亦庄实验中学,还是十一学校,其办学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烙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基础教育阶段,亦中是怎样让这二者做到平衡的呢?


关于这一点,亦中的《学校行动纲要》第一章第4条提出:“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学校十分重视教育质量,当然也十分重视升学率。只是,追求的方式可能与众不同,有两个“特别关注”:


一,在追求优异成绩的同时,亦中特别关注这样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是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加班加点获得的呢,还是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探索获得的?这关乎学校的育人目标。因为高升学率不是目的,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才是始终咬住不放的终极目标。为此,学校特别强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5.png



同时,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均实行学分管理,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在学业领域之外,包括体育与艺术技能、综合实践活动、义工服务、选修课与社团活动获得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对班级、年级、学科的评价同样如此。这样,从机制上确保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也确保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当然也包括升学率。


第二,亦中还特别关注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对杨宏丽来说,主要是通过两点来进行的。一是上课前,回顾的不是教材的内容,而是那些有问题(学业上或者行为上)的学生。二是尽量想象所谓的“问题学生”会有那些积极的行为表现。也就是用积极期望代替消极期望,合适一种心智预演。每次教学开始前在脑子里树立积极的形象。“面向全体”在亦庄实验中学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杨宏丽强调,学生学习包括20%课堂学习和80%非正式学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天然的学习社区,因此学校的环境及空间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希望打造的学校,她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有丰富的内容可以令学生选择,并包容不同的个性,她的温暖就像佛面的春风,令人不自知地沉浸在愉悦中。”

编辑推荐

微信咨询

QQ咨询

电话咨询

0571-8102 2998

校董汇公众号

即晓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