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王士进:以AI技术赋予民办学校发展新动能

来源:时代教育管理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1.jpg


# 编者按 #

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机构,科大讯飞近年来在智慧教育领域取得了斐然成绩,教育产品服务于38000余所学校和过亿师生。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科大讯飞的团队付出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相比于其他机构,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领域有哪些独特的洞察和实践?对于有志于在智慧教育领域有所作为的民办学校,科大讯飞又有哪些观点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期采访了在语音识别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科大讯飞AI研究院认知技术研究院院长,AI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博士,倾听他关于智慧教育的真知灼见。


0.gif


与向阳而生的教育事业同行



“我在中科院就读硕博期间,主要研究的课题就是语音识别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今在很多省应用的英语口语中高考技术,其实正是我在读博期间设计和研究的领域。”回忆起与智慧教育结缘的经历时,王士进院长笑着说。


从中科大少年班学院一路读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王士进的求学经历堪称是一位理科高材生的经典模版,而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且向来将人才作为公司最重要竞争力的科大讯飞,则是他将梦想照进现实的理想舞台。2011年,王士进入职科大讯飞,参与到口语评测团队的研发工作中,从此开启了一段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全新征程。


2.png


如果说,与智慧教育领域结缘,对于王士进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坚守在这个领域长期耕耘,并取得斐然成绩,则必有足够的热爱方可为之。“在王士进看来,“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特别阳光,而且技术在里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口语测评开始,王士进和他的团队的研发方向逐渐覆盖到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场景,学段方面,从中小学、高等教育再拓展到职业教育;其应用从普通话测评,逐渐涵盖教、学、考等各个教育领域。


与此同时,王士进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结合数据,深入了解老师、校长、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才能围绕场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材料。


十年磨一剑,王士进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业的领域中,思之弥深,行之弥笃。除了在技术在教育产品方面的应用的探索,他也随时留心技术本身的进展,近年来,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相继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获得十几项专利。2019年,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组,王士进入选首批专家组成员。作为科大讯飞的代表,获得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促进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影响力。


统筹:推动因材施教区域级解决方案落地


当下,国内智慧教育机构不断涌现,也有多家互联网巨头布局智慧教育领域,那么,相对于这些机构,科大讯飞的优势何在呢?王士进认为:对于“减负增效”理念的长期坚守和践行是科大讯飞的核心优势。


“在业内,其实也正是我们率先提出通过技术去实现‘减负增效’的,在教育的很多场景中,比如关于教学的考评管等等,我们的技术都可以发挥一系列的价值,帮助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实现减负增效。”


4.png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也让科大讯飞的产品研发显得格外游刃有余。“无论是为师生减负、因材施教还是区域治理,都需要技术的核心突破,技术上仅仅可用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达到 ‘好用 ’的门槛”。


基于减负增效的思路和核心技术的支持,科大讯飞进一步通过区域统筹的方式,推动了大量的创新实践,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口语评测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科大讯飞已经服务于超过五千万人次,而在英语的口语测试方面,服务超过四千万人次。此外,在智慧校园场景下,科大讯飞通过人脸识别学生自动打卡,避免了刷卡的繁琐;通过OCR技术,可以机器批改学生的纸笔作业及试卷。


随着工作的推进,王士进和他的同事们日益发现,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方面,技术同样可以大有作为。首先,可以通过双师课堂提升基层的教育能力,基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推荐技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共享优质资源。第二,将传统的录播课与评价技术相结合,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有针对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更宏大的目标随之浮现,即利用技术在区域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有所作为,2019年,科大讯飞与青岛西海岸合作,开始智慧教育的建设,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推动了200万人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初见成效后,科大讯飞又与安徽省蚌埠市合作,推动因材施教区域级解决方案的落地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打破单校信息化的瓶颈,促进了整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发展。


5.png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相关应用,正在为师生减负增效。相关数据显示,通过智学网等产品,教师在大规模阅卷的时候,可以减少大概80%的工作量;通过智慧课堂等产品,教师备课的时间大概平均相比之前下降33%,讲课针对性能够提升24%。更重要的是,提升效率的同时,把老师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么样更好地设计课程,以及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


科大讯飞的智慧校园学校建设实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12月9日举行的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现场会上,教育部相关领导表示,深切地感受到了智能新技术对于改造课堂的积极作用。


在战疫中收获可持续创新


2020年对教育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开启了全国范围的“停课不停学”。王士进感慨道:“疫情使得大家不得不在线上进行教学学习和教育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很多老师和学校手忙脚乱,是非常不适应的。”


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这也展示出了新技术和网络学习很多重要的优点。比如,在网络学习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加方便的去分享,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也变的更加容易。此外,智慧教育需要建立在过程数据化的基础上,而当教学过程转移到线上之后,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能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会变得更加顺畅。


在疫情期间,科大讯飞将旗下一部分在线的版块,包括智慧空中课堂、在线资源平台等,免费开放给有需求的学校。同时也围绕需求提出了“在线教学七步法”,通过指导,让教师从开始的不太熟悉,逐渐形成形成一个课前导学、课中互动和课后自主的完整的教学闭环,从而保障线上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为广大学校、教师和学生赋能的过程中,科大讯飞也收获了众多关乎未来创新的方法论和实践经验。


6.png


王士进介绍说:截至到2020年4月底(即全国大部分学校恢复正常上课的时间),科大讯飞共计免费支持了全国约6500所学校,服务约1500万师生,平台访问量有20亿次左右。 


在疫情逐渐消散、线下教学秩序恢复后,很多老师会把在网络平台发掘的优点和好的做法带到线下教学中来。“有很多的创新是可以延续下来的。”王士进表示。


规划:基于“四个评价”的积极探索


在2020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了面向智慧教育的四个评价:即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王士进认为,上述的四个评价表明后续的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作为智慧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者,科大讯飞结合这样的政策变化,形成了对于未来深入而清晰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将技术作为推动教育的关键点。技术是推动整个教育行业变化的重要支点。科大讯飞一直秉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理念,将继续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领域方面的技术研究,把这些研究落实到真实应用的场景中去,唯有如此,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


其次,正视技术的局限,发挥人工智能作为教师和学生助手的角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可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也就是说它会是老师和学生的一个助手。帮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结合资源、数据以及优秀老师的经验,通过大数据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并推送资源,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最后,积极地尝试把技术推向更多的开发者进行共建共享。据王士进介绍,目前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已经有11万多开发者,开发了14万多的应用,而且在和200多个行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链接。“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希望与社会各界一起去共同推动智慧教育生态的发展。”


7.png

 

未来:学校形态、教与学都将发生变化



谈及对未来智慧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时,王士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会在众多的应用领域中产生颠覆性的价值。未来的教室会是一个更加智能的环境,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个全方位记录成长历程的数字画像,使学习的有效性得以大幅提升。每个老师会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教育的信息化会更加深入,师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也会让教学更具有创造力。


“未来学校的形态会发生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教学也好,学习也好,我们可以把线上的空间和线下实体的学校进行更好的融合。”王士进认为,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形态的教与学,包括管理和治理的一些新的模式。 


8.png


面对即将来临的5G时代,教育能提供更多的课程,如何怎样通过AR、VR的形式,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更加形象化地学习知识,在真实场景里灵活运用知识,也是王士进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采访临近尾声时,王士进建议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技术,科大讯飞也将持续探索,推动教学和管理的变革,为广大学校充分赋能,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未来,并不是人工智能颠覆人类,但在很多行业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王士进如是说。

编辑推荐

微信咨询

QQ咨询

电话咨询

0571-8102 2998

校董汇公众号

即晓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