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嘉宾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
"
讨论嘉宾
主持人
01
回顾2022年民办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022年民办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请大家分别从各自的视角,用一些关键词或关键事件来简要回顾一下。
刚才的三位从各自观察的视角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变化做了一些判断,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这个事情。我们整个民办教育政策的调整,是从18年正式开始的,然后政策逐渐趋紧。具体成文的政策在2021年基本就告一段落,今年并没有出台,至少没有出台像去年使培训机构基本“团灭“的“双减政策”一样的政策。今年有一些比较显著的推进是在对“公参民学校”的清理,这是目前这一轮政策调整中,受到非议最少的,也是受到大家普遍赞成的。
在2022年,重点是在抓落实,而在有些地方,落实是非常严厉的,比如河南周口某县,全县105所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2020年出台政策要停止其中101所民办学校的招生,在合法性上存在一定疑问,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关注下,政府在实践操作方面略有放松,但政策层面完全没有松口,还是要继续贯彻5%的比例这一政策。这个事情算是这一轮政策调整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开始因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占比其实是参差不齐的,超过5%的比比皆是,像中部的省区甚至超过20%,那么对于存量高的省份,今年年底降到5%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在各地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就面临着冲突,这里出现了一个积极的变化,就是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的政府购买举措,而政府购买举措是解决当前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遗憾的是很多地方的治理能力还没有跟上。当然,这个做法本身就是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央政策的一个创造性的理解和执行,里面可能会有对于这个事情合理性的不同判断,但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实践方面的变化,对政策的变通性的理解和执行,是今年民办教育领域最值得肯定的一个变化。
02
未来五年民办教育政策走向和学校整体发展态势
03
对民办教育不同细分领域的观点
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是受外部影响比较小的领域,现在的环境是有利于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今后几年对这两个领域的要求比较高。但从质量上来看,这两个领域感觉总体都不是太理想。无论是师资还是显性的质量的一些指标来看,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包括职业教育,虽然国家政策力度那么大,但职业教育发展是否进入国家预设的轨道呢,我感觉还是有差距。
关于生源问题,我认为对于高等教育,还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有十四亿人口,而现在大学三千所还不到,和美国、印度以及其他国家相比,都是不足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市场是不是开放。市场开放意味着这个容量增加还是冗余。所以我感觉质量特色对于民办学校是非常大的挑战。
关于治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民办学校的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当然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外部治理,但内部治理同样重要:董事会成员是否学习过章程, 董事会一年举行过几次会议,有记录吗,有机制吗?所以民办学校在治理方面实际上到了需要很好的去规范的时候,这个问题不解决,学校想有大的发展是做不到的。
关于政策方面,民办教育行业有特殊性,体制上和公办学校是不一样的,需要自负盈亏,如果公办民办按照统一的政策,民办学校可能是做不到的,也可能导致做出有些风险的动作,当然对学校本身来讲也会带来伤害。在民办教育这样一个确实需要政府的指导和规划的领域,还是希望能够及时的提供一些指导性的东西,让民办学校有理有据的去发展。
刚刚徐校长谈到民办学校的外部政策调适和内部治理问题,接下来请王董谈一下,民办高中如何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当然我知道吴老师您可能更喜欢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这个概念,您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需要补充?
吴老师前面谈到了诸多影响未来民办教育发展的中性和积极因素,刚才对民办义务教育的前景也表达了积极的期待,那让我们也期待2023年的圆桌论坛,各位专家关于民办教育发展有更多的亮点可说。
我也长期从事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些年和民办幼儿园的互动交流也比较多。我用3个“新“来表达一下自己关于民办学前教育的一些思考。
第一是新形势。这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发展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目标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公、民办园发展格局的改变。我这边也先分享几组数据:2021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占比是83%,也就意味着17%是非普惠性幼儿园,其中包含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园;83%的普惠性幼儿园中,民办园又占到了48%。2021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的占比是87.78%,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里面提出来的85%的目标。还有一个比例是公办园在园幼儿的占比,2021年也已经超过50%的目标。但地方层面,陆续出台的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来的相关发展目标是要远远地高于国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等目标的。所以未来整体的学前教育发展原则和目标,还是坚持公益普惠,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投入和政府举办为主。民办园规模大比例压缩的空间可能不大了,但未来3-5年比例持续下降,可能还是大概率的事件。
第二个是新使命。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民办幼儿园未来应该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时代新使命,普惠和质量并行,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从粗放式办学到高质量发展。这其实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发展空间和生长点。
第三个是新问题。随着近5年国家对民办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密集型调整,民办园的举办者还会持续面临着转普惠、转公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选择、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民办幼儿园的名称规范清理、强化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财务监管以及国际化课程的融合等问题。所以举办者要顺应时势变化,应对新问题,加快转型发展,主动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就是国家提出的四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要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发挥作用。
今后我们民办教育领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就是中央两个主要文件所提出的,一个是规范发展,一个是高质量发展。所以作为行业协会来说,一方面要引导我们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起到一个宣传培训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认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行业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就我们行业所提出的一些利益诉求同政府进行沟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桥梁纽带作用。
这样的沟通,实际上也是对政府决策的一个反馈系统,使其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我觉得呢这是我们行业协会今后所重点要发挥的一个作用。
在这一轮的民办教育政策调整带来的结构调整中,对县域这个变化可能更多,因为这一轮对民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调整,包括培训机构的转型,在县域里面可能更多一些,政策的落实落地都是在县域。所以我觉得,以后区域性的一些政策措施,更多的由市一级的民办教育协会承担。而一些细分领域或者是学段的研究研讨,可能由省一级的民办教育协会承担的更多一些。所以我觉得,民办教育协会作为行业的社会组织,也应各自承担自己的作用。
最后请各位专家用简短的几句话,给我们全国的民办教育管理者和举办者提一些宝贵建议。明年的路要怎么走?未来5年的发展之路如何走得更稳健?
感谢各位专家发自内心、毫无保留的交流,希望我们今天在杭州的这场“真“讨论,能够给全国的民办教育同仁带来启发和思考。我们今天的圆桌论坛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线上朋友的陪伴。
校董汇公众号
即晓知识平台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时代智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