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琦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1日

作 者
李 琦: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院财税咨询顾问,时代智汇咨询财税咨询顾问。出身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线,后深耕企业财税实务领域,积累了扎实的财税全流程实操经验。目前专注于民办教育领域,曾深度参与多所民办学校财税咨询及风险评估等项目,在民办学校财务税务及内控合规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规范的资金管理是民办学校稳健发展的基石。在当前教育政策与行业竞争双重压力下,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学校的合规运营,更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那么,学校该如何构建高效且安全的资金管理模式?
缺乏清晰的分级授权机制,极易导致两种风险:一是管理者陷于日常琐碎审批,效率低下,疲于奔命;二是审批权责不清,可能出现基层人员“倒逼”领导签字、或超越权限的重大支出因“一支笔”审批而缺乏监督,造成资金损失。
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分级授权体系。建议根据支出性质与金额大小,明确划分审批权限:如常规支出授权分管领导审批,重大资金使用需财务负责人复核,仅战略性投资等特别重大支出才提交董事会审议。此举既能将管理者从琐务中解放,聚焦于战略决策,又能通过权责分离形成内在制约,确保资金安全与运营效率的平衡。
不少民办学校为图日常操作便捷,常将所有印章交由一人保管,或仅配置单个U盾,导致资金支付环节的审核、复核流程形同虚设。这类操作的风险远不止保管人主观不当行为—即便保管人无恶意,也难以规避操作失误(如印章或U盾丢失)带来的隐患。
因此,唯有依托各岗位间的相互协作与监督制衡,才能为学校长久发展筑牢基础。以上文提及的两类问题为例:可将各类印章交由不相容岗位人员分别保管,同时增配U盾并设置“制单-复核-支付”三级操作权限。这套方案看似增加了流程步骤,实则堵住了资金管理的漏洞。
民办学校谋求发展,不应只着眼于眼前便利,更需兼顾长远稳健。与其事后应对风险,不如提前构建规范机制,将各类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没有一个良好预算框架,资金使用便会陷入“花了再说”的盲目状态。其风险在于:无法衡量投入产出效益,导致资源错配——可能在不产生实际效益的项目上过度投入,而真正能提升教学质量、吸引生源的关键领域却资金不足。
正确的做法是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机制,让预算为效益服务。招生投入需对比生源数量/质量增长数据,设备采购要评估使用频率与教学效果,基建投入则考量其长期价值。通过定期复盘,果断削减低效支出,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回报最高的领域。这并非限制支出,而是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构建高效且安全的资金管理模式,学校需从三方面发力:在审批机制上,通过科学的分级授权,按支出性质与金额明确权限,既解放管理者精力聚焦战略决策,又以权责分离堵住审批漏洞;在安全管控上,依托岗位间的协助与制约,避免关键要素集中管理,防范主观风险与操作失误,将隐患防于未然;在资金效益上,搭建预算框架,通过定期复盘优化资源配置,削减低效支出、集中投入关键领域,确保每笔资金都能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与生源吸引。这三大举措相互支撑,共同为民办学校筑牢资金管理防线,助力学校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长远发展。
如果您所在的学校也存在类似财务问题,欢迎咨询时代智汇财税顾问,您将获得30分钟免费线上咨询。

近年来,教育新政密集出台,对民办学校的规范办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在法财税方面遇到诸多困惑和问题。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发现,民办学校的问题主要密集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董汇公众号

杭州时代智汇培训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时代智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