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两个特征
来源:本站 作者:钱塘楚风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3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的正常节奏,阻隔了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校的各项工作又得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因此,在大家只能靠手机沟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则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这不,最近网上就爆出两则学校管理者与老师沟通不畅的新闻来。
一则新闻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教师在网上咨询,说他所在的学校学生基础差,去年不是他教的,学生们就考了倒数第一,这学期改他教了成绩还是差。学校领导叫他一个外地老师在疫情期间,最迟3月1日必须到校交2000字的手写教学反思,否则叫校长不安排下学期工作!领导这样说算恐吓吗?
另外一则新闻则是说,有位乡镇女老师,刚毕业到现在连续做了十年班主任。最近因为家里有事,去和校长说想不做班主任了,校长说学校人手不够,让她回去再考虑考虑。可这位女老师仍坚持说自己已经做了十年班主任,没功劳也有苦劳,也该轮到别人做了。两人最终吵了起来,校长还对她说“这十年来教书咋样你心里没数吗,谁给你的胆子提?”
这两件事,即便不是发生在疫情期间,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也可能会遇到,如果沟通的方式不得当,比如像上面两位管理者那样话赶话,就很容易造成旧麻烦没解决,新麻烦又出现的情况,搞得大家焦头烂额、心情烦躁。我们常说,善于沟通是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必备技能,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成为沟通的高手呢?今天,咱们就从管理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来掰扯掰扯这事。
自我概念的两个特征
自我概念抗拒改变,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了,我们就倾向于去坚持和维护自我概念,不会轻易去改变。
自我概念的这两个特征导致了我们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当中,会更容易接受那些符合自我概念的观点,而拒绝那些与自我概念相违背的观点,哪怕自我概念是错误的。就像我们向别人请求建议,不管他说得多有道理,但只要是跟自己认为的不一样,就很难听得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知觉,将他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外貌将人分为美和丑,按照职业将人分为官员、校长、老师,按照性格将人分为乐观开朗的、纯真善良的、冷漠无情的等等。
这种分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与人沟通的方式。比如你将某位校长归类为友善的,你也会用更加友善、亲切的方式和他沟通,如果你将他归类为坏脾气的,那你就会用更加小心谨慎的方式与他沟通。
在依据知觉对别人进行分类归纳的同时,我们还习惯于按照不同的分类模型对别人进行预测。比如提到教授我们会想到温文尔雅,提到演员我们会想到多才多艺。适度的运用这种方式并无不妥,但是如果过分的使用分类系统对其他人进行归纳和预测的话,很可能会与事实造成巨大的偏离,形成对某类群体的刻板印象。比如我们认为东北人都玩主播、山东人都千杯不醉、湖南人都能吃辣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存在在很多时候会造成沟通障碍,甚至加深两个人之间的分歧,这是因为一旦我们陷入了某类刻板印象,为了支持自己的判断,我们会搜刮一些孤立、单一的事件或者行为作为例证。
比如,在案例2中,校长和班主任之间因为沟通不顺畅,导致二人情绪上来了,最后就吵起来啦,反而阻碍了沟通。
通过自我坦露,我们可以将部分自我概念展示给沟通对象,寻求对方的支持,增进对方的理解。此外,一个自我坦露的行为有助于增加对方的安全感,从而引发另一个自我坦露的行为,形成良性的互动。就像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也可能告诉我一个秘密。比如,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倘若校长们能向老师们坦露自己的压力和担忧,展现出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寻求对方的支持和理解,可能结果会好得多。
自我坦露有什么用处呢?自我坦露有助于减弱自我概念所带来的那种抗拒感,拉近与别人之间的心理的距离。但是,自我坦露必须要合理且适度,不合理且过度的自我坦露,不仅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会导致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自我坦露必须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
具体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你与对方关系的远近,关系近的多坦露,关系远的少坦露;
其次,你所处的环境是公开还是私密,私密情境可以坦露,公开场合不宜坦露;
第三,讨论的风险是否合理,风险相对低的可以坦露,风险比较高的不坦露。
知觉检核完整程序的三个步骤
第一,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第二,列出关于这个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我不确定你是不是对这个要求不理解?”——这是第一种诠释。
“还是说你写总结有什么困难?”——这是第二种诠释。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能够避免掉入刻板印象的陷阱,对别人有更加正确的了解,进而选择更加适合的沟通方式,改进沟通效果。
比如,在案例1中,领导如果使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不及时交上来,我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我感觉很有压力,很着急。”来代替简单粗暴的威胁,沟通的结果可能会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因此,在与别人的沟通中,如果我们想要表达某种情绪,要尽量扩充情绪词汇,用更加精准的词语代替笼统的感觉,使别人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真实感受。比如,用我有些焦虑、烦躁、害怕等来代替我感觉不好,用我感觉很平静、开心、兴奋来代替我感觉不错。
而问题导向的沟通者,会将焦点放在满足自己和他人需求的办法上,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
比如在案例1中,本来领导可以使用“现在马上要开学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能不能将你过去的教学思路理一理发给我,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到你。”这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沟通方式来增加沟通成功的可能性。而他却用了“最迟3月1日必须到校交2000字的手写教学反思,否则叫校长不安排下学期工作!”这种支配导向的沟通方式,其结果就导致了老师在网上求助。
校董汇公众号
即晓知识平台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时代智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