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王国平校长在光明社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第九期“民办教育的‘后浪’”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当前,民办教育正处在洗牌过程中,而这次疫情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加速了民办教育的洗牌。那么,在什么地方加速洗牌,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
自2010年两会中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的声音之后,政府就开始了治乱的过程。政府把入园难、入园贵作为公办和民办学前教育结构发展中的一个目标来治理。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是一个伪目标。因为,再过10年还会有人说“入园难、入园贵”,不过它却代表了一个方向。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园”;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落得更实际了,政府提出:“积极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于是出现了普惠的问题。前几年,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的问题,公办幼儿园没有发展起来。却被市场看到了商机,所以民办幼儿园,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得到了快速、大力的发展。我认为市场和政府引导之间,经常会有一个夹角,一个差别。所以,这个阶段政府开始了对民办幼教市场进行梳理,也可以说叫治乱。这个阶段,无论规范和不规范的,谁都可以进入,门槛很低。类似小微的企业模式的民办幼教市场,鱼龙混杂的涌进来,确实存在一些乱象,所以叫治乱。2016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个想从制度上把民办教育(包括民办学前教育),分成两类管理,一类是可以营利的,一类是非营利的。按理说这是一种制度建设,是一种对市场混乱状态的一种治理。意料之外的是,资本看到了诱惑后纷纷涌入,两年之间,资本把幼教市场搞得更乱。本来想治乱,结果却制造乱,而且是添乱了。所以,从2010年到2016年这10年来,事实上一直在治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 2016年12月,王国平总督学在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上分享《民校师资八讲》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对微利状态下生存的民办幼教教育机构的影响、打击是相当大的。所以我把它叫做“加速洗牌”。在这种混乱情况下,一件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园把危机变成了契机。所以在乱中、在洗牌中,在疫情来捣乱的过程中,一部幼儿园抓住了契机,而另一部分则被洗牌了。根据我得到的信息和看到的现象,幼儿园的投资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投资人,上下诉苦。讲困难、讲苦处,跟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说,又跟老师说,最后要求老师共克时艰,有的幼儿园投资者甚至要求老师表态:不要工资了。我把这样的投资者叫老板,他把裤腰带勒在老师腰上了,自己却没有勒紧裤腰带。第二种投资人,带领老师搞自救。这种自救有好多形式,一类是最近流行的卖包子、卖烧烤。还有做微商的,可是后来发现微商做的是自己家长的群体。我认为这种自救带来的可能是自杀。第三种投资人,让老师坚守住本分。即使赚不了钱,使用自己口袋里的钱,也一定要让老师在这段时间坚守住老师的本分。遇到困难,挡在前面挺住,让老师不用有顾虑,这样的投资者是能抓住机会的。而且疫情一过,这样的团队的热情要比别人要高很多,获得新的招生机会。当很多幼儿园出局之后,他们将成为赢家。
▲ 2017年5月,王国平总督学在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上分享《民办教育 后势八局》
关于政府的规范,主要谈“双普”和“523”,“双普”是指普及率85%,这个没问题;普惠率80%,这个有难度。“523”是指公办园占比50%,民办普惠园占比30%,民办非普惠园占比20%。这是政府的一种调控、一个目标,那么,能否严格的、标准的达到,有待商榷。但我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这是一个方向。20%的民办非普惠园,既包括营利性幼儿园,也包括普通幼儿园(既非营利也非普惠),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诱惑的空间。事实上,即使实现了双普和523,也解决不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因为当市场中这20%的幼儿园做的真正优秀、费用很高的时候,肯定还有80%的人喊入园贵,因为他没钱;当公办园有办的好、有办的不好的时候,肯定还有声音喊入园难,因为他要入好园。择优的倾向是永远存在的,你解决不了人的本性,也别想解决这个伪命题,但我们能用结构来满足一个普遍性的结果。第一,属于市场的20%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在教育方面,不全是要求免费的。有的人不差钱,那么他把钱投资在教育上,投资在他的孩子上,也投资在国家的人民的民办教育上,有什么不行的呢?所以,我认为这20%是社会、政府合理的一个框架。这块留给有本领的幼教工作者来办学的。第二,属于政府担当的30%,具有过渡性。我认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可能会淡化,普惠性将来也是过渡性的。这30%是市场原本就存在,是政府现在没有力量让它立刻就退出,所以它的存在有着当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也有过渡性。第三,政府委托管理是常态。如果将来政府把公办园发展起来了,那么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是不是还存在?我留个引号,至于未来这30%中有没有民办园的存在,我认为肯定还会的,但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比如,既判断不了是公办,也判断不了是民办的幼儿园,委托民间机构来管理,这可能是未来的常态。因为如果由政府管理所有的幼儿园,政府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未来民办幼儿园的会以公办民管、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模式是常态。第四,规范和洗牌是必然的,未来体弱和走偏的将会出局。我认为,疫情间要注意就两个,一个是体弱多病,本来就不强大的;第二个是把办园的方向走偏了,过度市场化的这些幼儿园,将在规范化之后出局。
民办学前教育的三天:昨天是治乱,今天是洗牌,明天是光明的,我相信中国的学前教育终会走向有亮光的地方。作者 | 王国平 总督学,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香港跨世纪蒙特梭利国际教育联盟名誉主席,小米尔顿幼教教育集团总督学。